上面那張照片是托盤上面的廣告傳單
下面那張照片是好可愛的雙層麥香魚
昨天小彥去體驗了最近連鎖速食業龍頭正火熱主打的「雙層麥香魚餐」
拿超值午餐來說
單層的套餐79元
雙層的套餐99元
多加20元只有多一塊小巧可愛的魚排??
正當我一邊吃著雙層麥香魚,一邊看著托盤上的文案。
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是要搭配著文案一起吃進肚子裡
雙層麥香魚
「100%來自紐西蘭深海的鱈魚
夾上香濃吉事,搭配清爽微酸的塔塔醬
連同鬆軟的麵包大口咬下
雙倍鱈魚排的鮮滑原味跳躍於唇齒之間
享受令人感動的味道,就是這麼美好」
看到這裡我都快感動到痛哭流涕了...
麥當勞寫過多篇有關「100%」的文案
亦是速食界廣告「點石成金」的最佳案例
100%阿拉斯加鱈魚 (阿拉斯加雙魚堡)
100%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(美式咖啡)
100%自然成長的鮮嫩雞肉 (麥香雞)
100%選用澳洲純牛肉 (雙層牛肉堡)
100%嚴選來自清淨海域的特級美洲白蝦 (海味揚蝦堡)
雖然只是換句套用,卻都做得非常漂亮!!
經下列整理與解釋,即可了解箇中奧妙。
「100%來自紐西蘭深海的鱈魚」迷思 (麥香魚)
「紐西蘭深海的鱈魚」學名為「藍尖尾無鬚鱈」(藍鱈魚)。
為紐西蘭和澳洲的重要漁獲之一,年產量達30萬噸以上!!
「深海」一詞感覺很厲害,但藍鱈本來就是生活在「中深層海域」。
「100%阿拉斯加鱈魚」迷思 (阿拉斯加雙魚堡)
正確名稱為「阿拉斯加狹鱈」
美國為狹鱈最大產地,其中以阿拉斯加捕獲量最大,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。
(當地人說到「鱈魚」 ,大概就跟台灣人談到虱目魚一樣平常...)
經加工冷凍處理後出口,產量大且價格低廉,在魚肉市場常被製作成魚排等加工品。
然而以上兩者(藍鱈魚與狹鱈)的品種皆不屬於「鱈屬」,非真正的鱈魚。
季節限定??
麥當勞的麥香魚會隨產期的不同而調整「阿拉斯加」與「紐西蘭」兩地的貨源,
在食品業中 因應時節更變供貨產地是理所當然 (不然就等著斷貨...)
文案進一步冠上「季節限定」或「期間限定」的名稱對外宣傳,是不是感覺既限量又有質感?
美式咖啡「100%的阿拉比卡咖啡豆」迷思
「阿拉比卡」是品種,不是產地。
「阿拉比卡咖啡」佔全世界咖啡總產量的75%,還有優劣之分。
頂級的「極品」咖啡只約佔阿拉比卡咖啡總量的10%。
補充:市面上的即溶咖啡與濃縮咖啡多以「阿拉比卡咖啡豆」混合另一品種「羅布斯塔咖啡豆」。
(「阿拉比卡咖啡」生產及其巨量,但消費者喝到的咖啡品質如何就不得而知了。)
麥香雞「100%自然成長的鮮嫩雞肉」迷思
我倒想看看「非自然」成長的雞到底長啥樣?而且「雞肉」會自然成長也挺可怕的。
(語意應是:自然成長的「肉雞」,而不是「雞肉」吧...)
雙層牛肉堡「100%選用澳洲純牛肉」迷思
臺灣進口牛肉本來就以澳洲為最大宗,
牛隻其他部位的碎肉也可定義為「純牛肉」,
製作純牛漢堡肉的成本可能還比混雜其他肉類便宜。
海味揚蝦堡「100%嚴選來自清淨海域的特級美洲白蝦」迷思
美洲白蝦也是品種名,講白就是「白蝦」
東南亞多國的經濟水產之一(包括:中國、泰國、台灣等地...)
看似詐騙,卻句句屬實。
麥當勞懂得用五花八門的名稱來提升產品的質量,
相信沒多少人搞得清什麼阿拉比卡還是阿拉神燈。
只要做得美、做得好看,足以吸引客人上門,就是成功的廣告。
如果解釋太詳細反而讓人食之無味,
「去蕪存菁」即是「文案」的價值所在。